当前页面: 首页 -江南(中国)官方 -江南(中国)官方

北京市委党校礼堂“托梁拔柱” 毫厘间守护建筑安全

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71

走进北京市委党校礼堂,一幅集中展现京华实践成果的主题画作迎面展开,大厅宽敞明亮,朴实庄重。而在几个月前,大厅正中部还被两根混凝土立柱遮挡。北京建工建研院凭借自主研发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成功“托梁拔柱”,使历史建筑内部风貌焕然一新。

今年1月,农历腊月二十七,年味渐浓之际,建研院研究中心紧急接到北京市委党校礼堂加固改造的建设任务。北京市委党校礼堂建于195670历史,上级要求在 30 天内完成改造,彼时方案未定、图纸不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打响。

项目部第一时间成立,建研院采取 边设计边施工”的攻坚模式。为压缩工期,加固方案特意采用少湿作业工艺,院自主研发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成功应用其中。整个工程的焦点,都集中在建研院负责的一层大厅托梁拔柱施工上。为拔除支撑大厅的两根混凝土截面350mmx350mm,使立柱间距4米拓展至12米,且必须保证上下层正常使用不受影响。项目团队连续 5 天扎在办公室查阅文献、建模计算建立多种荷载力学模型反复模拟荷载转移过程,节点构造设计历经 12 次推翻重来才最终定稿。

施工中,工程人员创新采用 体外预应力卸载+增大截面托梁”工艺,首先在待截断柱处设置转向支座,安装三折线型体外预应力筋束,并施加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待截断柱所受轴向力,然后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框架梁,提高其刚度和承载力,将其“稳稳托住”。开始切柱施工后,每一步操作都要实时等待监测数据反馈,技术员们常在脚手架上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一次切割立柱时突发数据波动,工程师连续 48 小时守在现场调试参数,直到曲线回归平稳才敢休息。

   当最后一根立柱顺利移除,监测报告显示所有指标均达标准时,望着改造后开阔明亮的大厅工程师韩明杰不禁红了眼眶。这 30 天,们在毫米级精度的考验下,用技术与坚守完成了这场特殊的攻坚任务为市委党校礼堂这座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建筑重塑筋骨。